近年来,社交软件用户规模持续攀升,各类社交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广告投放规模也呈爆发式增长。但由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虚假广告趁虚而入,致使虚假信息层出不穷。近日,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轻信社交软件平台高薪广告而误入歧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案件详情:
胡仔(化名,下同)是一名精通各类社交软件的00后网络达人。2024年5月的一天,胡仔正通过某社交平台上网冲浪,突然被一则高薪招聘广告吸引,很快便加入了群聊并添加了群主狗蛋(化名,下同)。群主狗蛋告诉胡仔,只要将银行卡出借给他或者帮助他取现即可获得丰厚回报。迫于房租和车贷的压力,胡仔很快按照狗蛋的要求出借了银行卡并帮助取现。同年7月到8月间,胡仔多次按照狗蛋的要求将涉电信网络诈骗资金取出并交由他人,共计14万余元,胡仔获利7000元。同年8月下旬,胡仔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检察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诉至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
法院判决:
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胡仔以牟利为目的,明知是犯罪所得而受人指使从银行取款后交予他人进行转移,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且金额总计达到十万元以上,情节严重。综合考量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最终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胡仔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法官提醒
在享受诸多社交软件带来便利和趣味的同时,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虚拟社交的匿名性宛若一把双刃剑,既拓展了人际交往的半径,也为黄赌毒、诈骗等虚假信息提供了温床。面对陌生人的高额回报,请牢记真正的缘分和机遇永远不会来源于陌生链接。务必核实对方身份,警惕涉及金钱往来的诱导话术,更要守住底线,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